宋瓷蕴含中国智慧,最动人心
来源:中工网 2023-07-30 14:56:48

宋瓷蕴含中国智慧,最动人心(主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羊城晚报记者 文艺 朱绍杰

北宋时期,广州海外贸易日臻鼎盛,陶瓷是最大宗的外贸商品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的名窑瓷器在广州港汇聚,又经海上丝路行销世界各地,为广州“千年商都”的城市名片埋下伏笔。

陶瓷贸易不仅繁荣了古代广州的城市经济,也刺激了本地窑业规模的扩大。广州西村窑便因贸易而生,成为我国宋代著名的外销瓷窑。然而,被称为“广东四大名窑”之首的西村窑,其完整器物在国内却少有留存。

因此,在广州海事博物馆里,一件名为北宋西村窑青白釉凤首壶的瓷器被奉为馆藏珍品。它造型别致、装饰精美,千百年时光的流转,令这件凤首壶成为如今博物馆里的“流量担当”。

不久前,法国陶艺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荣休主席、瑞士沃维应用艺术学院陶艺系前任主任雅克·考夫曼(Jacques Kaufmann) 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从海外艺术家视角解读了这件难得一见的西村窑精品。

连接华夏与波斯

“我是发自内心地喜爱宋瓷。”以西村窑瓷器为代表的宋代瓷器深受雅克·考夫曼的青睐,他说:“从个人情感和审美品位而言,有的人喜欢宋瓷,有的人喜欢明清时期的瓷器。对我而言,明清的瓷器虽然完美,但是过于讲究技巧,这让我无法对它产生更多情感上的共鸣。”

北宋西村窑青白釉凤首壶现正展出于广州海事博物馆基本陈列展《七海扬帆——唐宋时期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它整体呈青白釉色,壶顶的凤首造型栩栩如生,腹部圆润饱满,仔细观看,壶体还刻画有若隐若现的浪花纹。根据器物造型、装饰手法和釉色,可以判定西村窑产品风格受到耀州窑的影响。西村窑器物其实也反映了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凤首壶便是其中一例。

这件器物的独特之处正在于凤首造型。据广州海事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此类凤首壶的器形,源于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鸟首壶的造型。唐宋时期,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连接下,中国与波斯之间长期交往密切,凤首壶造型由此传入并不断演变。

北宋西村窑青白釉凤首壶既受外来文化影响,也为外贸而生。一千多年前,它从广州陶瓷工匠的手中诞生,然后随着广州商船,和其他西村窑产品一起销往海外。与同时期产自名窑的其他外销瓷相比,西村窑所产陶瓷器物美价廉,因而受到海外消费者的热捧。但西村窑瓷器在国内留存下来的完整器物非常少,基本上都是废瓷碎片,这导致很多人没有见过,甚至不知道西村窑的存在。

庆幸的是,近年来随着海外考古发掘出土或者沉船考古中越来越多西村窑瓷器的出现,人们对它的认识逐渐得到丰富。根据相关文献可知,“西村窑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日本等地,国内博物馆收藏得并不多。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古遗址出土的西村窑瓷器中,常见的便有青釉凤首壶等。”

蕴含匠心与智慧

在北宋西村窑青白釉凤首壶上,雅克·考夫曼看到了中国古代匠人的智慧与精神。他认为,通过这件瓷器,能够感受到广州工匠们在制瓷过程中的学习与摸索,尽管早期宋瓷的技艺不算完美。“早期宋瓷更能传递当时人们的情感,越往后,制瓷技艺越成熟,我反而觉得情感的部分在一点点丢失。”

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广州初置市舶司,专门用于海外贸易管理,并且建立了一整套的市舶司制度,促使广州港演变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据《萍洲可谈》记载,宋代在广州的船舶“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文字记载中密密麻麻的货物就是外销瓷。

来自全国各地名窑的瓷器在北宋的广州港进进出出,此时,头脑灵活的广州西村窑工匠们看准商机,开始自己烧制瓷器出口,哪种瓷器好卖,他们就仿造哪种瓷器。由此形成了一个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陶瓷生产网络,甚至在梅州、湛江等地都发现了宋代的窑址。

西村窑窑址发现于1952年,位于广州市区西北面,考古发掘工作完成后就地回填,修建了西村工人体育场。西村窑靠近增埗河,往西与珠江上游的北江和西江两条航道相通,往东可经黄埔港出虎门入海。“据研究者们考证,西村窑场生产所需的原料和燃料可从西江和北江水道运来,产品装上海舶后,沿着南海航线外运也十分便利。这可能是西村窑产品遍布在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原因。”

根据考古发现,西村窑产品呈现两大特征,首先是器物造型多样,包括碗、盏、碟、盆、执壶、凤首壶、军持、罐、盒、唾壶等日常生活用器29种,还有雀食盅、碾轮、狗、马等杂器玩具;其次是装饰手法多种多样,有刻画花、印花、彩绘、点彩、镂刻等。作为我国北宋年间规模相当大的一个民间窑场,西村窑对广州乃至全国外贸意义非凡。

见证历史与当下

在雅克·考夫曼的概念中,历史的传承不只是技术和知识,还包含了创造技术和知识以及人的经历。因此,相较于关注陶瓷器本身,他更感兴趣的是激发工匠、艺术家创作背后的文化能量。他说:“文化能量是我常常希望触碰和感受到的那一部分。”而这样的文化能量,在如今的中国他已经能越发轻易地感受到。雅克·考夫曼说:“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强大后,它的文化影响力也会更加强大,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西方世界,中国与陶瓷同名。中国对全世界的陶瓷艺术家来说,也有着特别的意义。自1999年第一次来中国交流学习,20余年间,雅克·考夫曼的足迹遍布中国大地。中国众多陶瓷产地和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都给予了他陶艺创作的养分。他还在广州、西安、佛山、景德镇、长沙等地创作出大量的陶艺作品。

雅克·考夫曼热衷于跨文化实践,这种倾向延伸到了他的工具、原料,以及陶艺创作的异域风格。他说:“中国陶艺文化跟我自身文化的融合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去到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我都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我的眼睛是打开的,我的心灵也是打开的,这样的感知会驱动我去创作。”

“相比于20年前,中国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雅克·考夫曼谈到,近二三十年,西方国家对中国存在巨大的误解,他们认为中国一直代表的是“手”——负责生产制造,而西方则代表“脑”——负责创意部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需要看到中国的文化和智慧,在五千年来从未中断,令人骄傲。每次来到中国我都有新的发现,这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以广州西村窑为例,虽然它的存在只有短短一百五十余年,却在广州的外销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陈列在博物馆展柜中的西村窑陶瓷器,如今已经成为我们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重要线索。

来源:羊城晚报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