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红来为大家带来的是角身满天秋色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
1、赏析: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2、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
(资料图片)
3、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4、“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5、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
6、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7、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
8、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9、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10、 出自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1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4、释义: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15、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16、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17、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18、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
19、一作说法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
20、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21、名家点评:王谠:李贺以歌诗谒韩愈,愈时为国子博士分司,送客归,极困。
22、门人呈卷,解带旋读之,有篇《雁门太守》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3、”却缓带,命迎之。
24、王得臣:长吉才力奔放,不惊众绝俗不下笔,有《雁门太守》诗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射日金鳞开。
25、”王安石曰:“是儿言不相副也。
26、方黑云如此,安待向日之甲光乎?”高棅:刘云:有此一语方畅(“角声满天”句下)。
27、此等景不可无(“塞上燕脂”二句下)。
28、起语起。
29、赋雁门著紫土本嫩。
30、后三语无甚生气,设为死敌之意偏欲如此,颇似败后之作。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